在这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美好季节里,榆林市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会一届三次会议顺利召开。首先,我代表研究会,对各位领导、专家和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研究会成立两年多来的工作进行简要回顾,并就2013年工作作一说明。
一、两年多来的工作回顾
两年多来,研究会始终坚持以市委、市政府重大方略和中心工作为主题,以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主线,以课题深度研究为主抓手,以研究成果高效转化利用为主目标,坚持专家理论指导与研究会实践探索相结合、宏观课题与微观课题相结合、集体调研与个体调研相结合、区域内调研与区域外调研相结合,力求研究课题的前瞻性和针对性、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努力为促进榆林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言献策,于2011年、2012年共形成4个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一是完成了《榆林市创建现代民生经济战略纲要》。该报告用3个多月时间,分别在市级单位和12个县区调研走访,并在市级单位拟定12项调研任务,先后在市、县区举行了29次专题座谈会,实地走访60多个基层单位,针对榆林经济高速增长中凸显出的县域城乡发展失衡,社会事业相对滞后,社会保障、民生享有相对较差,社会管理比较薄弱等问题,提出“坚持一个总体目标,打造三大支撑体系,形成四大基本性能,实行三个发展阶段,构建一个评价系统”的基本发展框架,全面回答了发展成果惠及民生的大问题。该报告在2011年召开的市委常委会和市委二届四次全会以决议通过,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民生工作。
二是完成了《榆林市“十二五”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研究》。调研组深入12县区的47个乡镇、村、企业和30个农户,在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把转变县域发展方式作为实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的战略抓手,将全市农民增收条件划分为“八类地区”,提出“十二种发展模式”,主张实施“十大保障工程”,并精选了16个有代表性的案例重点推荐。《报告》的有关内容被市委《关于促进“十二五”农民收入倍增的实施意见》予以采纳,市政府就该报告召集各县区分管领导召开了专题会议。
三是完成了《将旅游业打造为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研究报告》。调研组对全市12个县区重点旅游景点进行了调研,并与县区相关部门展开了深度座谈,摸清了全市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一个中心、两面推进、三带辐射、建设十二个组团景区、树立多元文化特色”的布局思路;坚持“提升发展目标、着力创新驱动、实行深度开发、推动快速发展”的创业思路。坚持“政府规划包装、企业投资开发、社会协同助推、政策扶持发展”的推进思路,提出加快旅游景点线路建设,加快旅游经济主体培育,加快文化内涵凝练,加快旅游环境配套改善,加快旅游保障体系创新,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将榆林建成西部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推动优势旅游资源转变为旅游经济,使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加快榆林第三产业突破发展的强硬支点,成为加快榆林主动转型发展的战略支点,成为全省旅游产业振兴发展的新兴支点。《报告》的有关内容被市政府《2013年工作报告》和《关于加快榆林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予以采纳。
四是完成了《关于榆林轻纺工业发展调查及对策研究》。研究会组织调研组,通过对榆林市轻纺工业历史和现状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厘清了榆林轻纺工业的历史轨迹;对分布在榆阳、神木、米脂、横山、靖边的轻纺企业,通过发放调查表、走访、座谈,进行了整体摸底,选出10个典型企业作为样本进行了解剖分析。在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基础、建平台、树特色、上水平的发展思路,提出重视解决发展特色轻纺工业的认识问题,加快做好轻纺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构建支持和扶持轻纺工业综合保障体系。该研究成果得到市政府的首肯,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启动建设榆横纺织工业园区,提升以防寒服、羊毛羊绒服装、皮革为代表的传统轻纺工业。
两年多来,研究会通过扩大宣传、展示形象、分享成果、促进发展,按照特点鲜明、主题突出、结合实际的要求,创办了会刊和网站,进一步加强了对外联系。
两年多来,研究会通过完善组织、规范管理、搭建平台、强化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2013年重点工作
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实践发展永无止境。今后,研究会将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强化自身建设,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突出工作主题。调查研究是立会之本。研究会将一如既往地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把更好地服务榆林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办会的立足点。围绕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幸福榆林的目标,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关注热点,整合研究资源,扎实开展调研,积极献计献策,更好地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服务。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今年将围绕推进南部县振兴和农副产品加工两个重点课题开展研究,其中南部县振兴调研工作已近尾声,报告将对8年来振南工作进行全面回顾,总结经验,剖析问题,针对每一个县的县情,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市委、市政府推动振南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农副产品加工是我市农业实现产业化、现代化,扩大农民增收空间的关键环节,通过全面调研,旨在探寻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科技支持、人才支持和机制创新的路径,全面提升我市农副产品的生产水平、加工水平和经营水平。请各会员单位和各位会员能够高度关注、积极配合,确保高质量完成上述两个课题研究。同时,我们将积极谋划2014年调研课题,请与会的领导、专家和会员赐教。
二是优化工作机制。健全的机制是工作良性开展的保证。建立和完善以活动为纽带、以研究为核心、以会刊为载体的研究会工作格局,积极开展学术研讨、课题调研、专题论坛等活动,充分调动各会员单位和会员针对理论热点与实践难点开展研究的积极性,努力发现和锻炼一批具有研究能力的人才,不断壮大研究会队伍。加强学习交流,通过邀请知名专家和学者、自主组织或与其他单位联合组织等形式,适时举办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培训研讨会。建立激励机制,遵循专题调研和会员分散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倡导所有会员每年完成或参与完成1篇调研报告,对评选为优秀调研报告的给予奖励,通过激励机制调动所有会员的积极性。坚持内外结合,不定期组织会员外出考察学习,开阔眼界,拓展思路,丰富知识,提高研究能力。
三是加强自身建设。自身建设是确保研究会正常运转的基础。研究会在自身建设上,今年将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继续完善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研究会各项制度,积极探索履行职责的新方式、新途径,确保研究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加强会员队伍建设。今年,研究会将发展一批优秀会员,进一步壮大研究会力量。今后,研究会还将继续吸收各方面优秀人才入会,努力汇聚各方面的智慧,力求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第三,强化宣传载体建设。认真办好《榆林协调发展研究》会刊和研究会门户网站,探索完善会刊、网站开办方式和内容结构以及形式表现手法,宣传研究会工作,服务榆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